English

北方“医药城”崛起启示录

1998-04-27 来源:光明日报 肖 林 我有话说

坐落在东北绵亘的长白山脉的吉林省通化市,人称“山城”。这里背靠长白山立体资源宝库,仅人参、鹿茸等动植物药物资源就有252科、596属、1133种。过去,该市也建立一些小型药厂,但零零星星,难成气候。1995年,经市委、市政府反复论证,作出把本市建设成为“医药城”的决策。几年来,该市医药经济迅速发展,已有57户制药企业,7个药物研究所,30户药品经营批发、595户药品零售企业。去年,全市医药工业产值13亿元,利税5.76亿元,占全省医药工业利税总额的64%;有4户企业进入全国中医药企业50强。

近日,记者到该市采访,所见所闻,感触颇深。从地域来讲,通化位于吉林省东部山区,交通、信息比不上平原地区的城市;论人才,这里唯一一所高校是省属的师范学院,缺少高科技人才。从哪个方面讲,当今需要有较高科技含量的“医药城”的称谓都难以与这座边境山城连在一起,然而,这里的医药经济确实发展起来了。通化市“医药城”办公室的同志告诉记者说:目前,通化生产2062个医药品种,有14个国家级中药保护品种。1998年,计划完成30个新产品开发,以资源产品加工向高科技转化,其中白雪山药业生物工程“重组葡激酶”、方大制药的“蚓激酶”、东宝生物基因工程“人胰岛素”等,已完全从过去只利用本地资源生产一些“人参蜂王浆”、“鹿茸片”等滋补品的生产格局中走出来。目前,该市生产的治疗药与滋补药比例由当初的1.5:8.5上升为9:1,1997年销售额超千万元的21个品种都是治疗药物。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是市场经济大潮锻炼出了一批懂经营、会管理的企业界人才。白雪山药业总经理张玉才、东宝药业董事长李一奎等,把大部分时间用在跑市场,掌握国内外市场行情上;他们的精明之处还在于他们知道本地高科技人才匮乏,便“走出去”,到国内知名高校、科研院所“借脑”,搞合作开发或买断科研成果。“重组葡激酶”、“人胰岛素”等项目都是这样上马的。

通化“医药城”崛起给人们的重要启示是,不失时机地从本地实际出发,选准优势产业,该发展的就大发展。他们把“医药城”建设规划一订就是15年,并成立由市委书记王月皓、市长李锦斌为负责人的领导小组,聘请国内70余名专家任顾问,还与吉林大学、长春中医学院、沈阳药物大学等高校合作,采用委托、代培、联合办班等形式每年为通化培养100名专业人员。仅1998年,市里就投资4.08亿元,购置设备531台(套),按GMP标准达标3条生产线,使单品种销售超千万元以上的达到30个,超亿元的3个。可以说,决策准,工作力度大,是该市医药经济迅速发展的至关重要因素。

大自然赋予通化有利的自然资源,但是,如此优越的自然条件绝非仅通化所有,横卧东北地区东部的富饶的长白山区,仅吉林省就有22个市县置于其中,为什么只有通化的医药工业能迅速崛起呢?这值得人们思索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